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工作流程及报告编制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低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的选址、设计、建设及运行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Near-Surface Disposal Sites for Low-Level Radioactive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NIDA 015-2023 低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是关于地下水监测井布设要求的变化。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对监测井的数量、位置以及深度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以监测井布设为例,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监测井数量的规定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井用于长期跟踪监测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然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根据处置场规模的不同,至少应设置不少于3个监测井,并且这些监测井应当分布在可能受到放射性废物影响的主要方向上,同时还要考虑到地下水流向等因素。
此外,关于监测井的位置选择也有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例如,要求其中一个监测井必须位于预计地下水流动路径上的最远点,以便能够及时发现任何潜在污染扩散迹象;另一个则需靠近处置设施边界附近,用于监控设施运行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三个可以设在更远处作为背景参照点,用来对比分析受污染程度。
在深度方面,新版标准指出每个监测井都应具备多层采样能力,即至少包含三个不同深度层次(表层、中间层及深层),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含水层系统内污染物迁移规律。同时强调所有监测井的设计施工过程均需符合相关技术规程,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转状态。
通过以上这些调整可以看出,《TCNIDA 015-2023》旨在提高低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反映了我国核废料管理技术水平的进步,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