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化工产品中砷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测定步骤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化工产品中微量砷含量的测定。
Title:Genera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in Chemical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7686-1987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化工产品中砷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这一标准为化工行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确保了化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砷是一种有毒元素,在化工产品中的存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准确测定砷含量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砷的存在不仅影响化工产品的性能,还可能通过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例如,某些化工废水中含有微量砷,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因此,准确测定砷含量有助于企业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GB 7686-1987 提供了几种常见的砷含量测定方法,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场景。
以某化工厂为例,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批次的产品砷含量超标。通过采用GB 7686-1987推荐的HG-AAS法,技术人员迅速定位问题源头——原材料中的砷含量偏高。随后,工厂调整了原料采购标准,并优化了生产工艺,最终使产品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某污水处理厂也利用GB 7686-1987的标准方法,监测工业废水中的砷含量。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的废水中砷含量显著降低,从原来的0.5 mg/L降至0.05 mg/L以下,达到了排放标准。
GB 7686-1987 标准为化工行业中砷含量测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广泛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方法出现,但这一标准仍将在化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