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药寄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与种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乌药寄苗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Wu Yao (Lindera aggregata) Parasitic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TTSWY 008-2022乌药寄苗生产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关于“种苗培育环境控制”的条文变化尤为显著,这一改变直接影响了乌药种苗的质量与产量。
在新版标准中,明确了种苗培育期间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的具体数值要求,并增加了实时监测设备配置的规定。例如,旧版仅提出“适宜的温湿条件”,而新版则具体规定了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之间,夜间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5%-85%范围内,同时确保每天有6小时以上的散射光照射。
这种细化不仅提高了操作性,也增强了生产的可控性。实际应用时,生产者需配备相应的温控系统、加湿装置及自动化光照调节设施。此外,还需建立数据记录制度,定期检查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保障种苗健康生长,为后续的大田移栽奠定良好基础。通过遵循这些严格的标准,可以有效提升乌药种苗的整体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