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方地区果园面源污染生态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防控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南方地区果园面源污染的生态防控工作,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Orchards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AEPCI 44-2022《南方地区果园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技术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对果园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要求更加细化和科学。本文将围绕“果园地表径流控制”这一关键点展开,探讨其在新旧标准中的变化以及具体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果园地表径流的控制更多依赖于经验性措施,如简单的植被覆盖和土埂设置。然而,这些方法往往难以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径流问题。新版标准则引入了更为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包括坡度分级处理、植被缓冲带设计及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以坡度分级处理为例,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当果园坡度超过15%时,必须实施分层梯田化改造。这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地形测量:首先需要精确测量果园内的地形数据,确定各区域的实际坡度。
2. 规划设计:基于测量结果,制定详细的梯田设计方案,确保每层梯田的高度差适宜且稳定。
3. 施工建设: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梯田开挖与加固工作,使用本地材料建造稳固的挡土墙。
4. 后期维护:定期检查梯田结构的安全性,并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因暴雨引发的地表径流量,从而减轻对周边水体造成的污染压力。此外,在新建或改建果园项目中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将有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