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苦地丁规范化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和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苦地丁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Bitter Dandel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苦地丁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TCACM 1374.89-2021 苦地丁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苦地丁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土壤条件”这一关键条文上的变化,并详细解析其应用方法。
土壤条件要求的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土壤条件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需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但并未具体规定土壤的pH值范围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具体数值。而在新版标准中,对土壤条件有了更精确的规定:要求土壤的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变化反映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中药材品质提升的更高追求。
应用方法详解
1. 土壤pH值调整
- 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土壤测试仪测量现有土壤的pH值。如果发现pH值低于6.5,则可以通过施加石灰来提高;若高于7.5,则可以施用硫磺粉或酸性肥料降低。
- 操作步骤:按照推荐剂量均匀撒布所需物质于田间,然后翻耕混匀,确保改良效果均匀分布。
2. 增加有机质含量
- 来源选择: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堆肥或者生物有机肥作为补充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 施用方式: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将选定的有机物料均匀撒布于地表,随后深耕入土,深度约为20厘米,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分解过程。
- 监测反馈:定期取样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直至达到标准要求为止。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苦地丁种植地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药材产量与质量。这不仅符合新版标准的技术规范,也为广大种植者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