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铜芯填充电缆,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的高频通信线路。
Title:Polyolefin Insulated Aluminum-Polyolefin Bonded Sheath High-Frequency Rural Communication Cable with Copper-Core Filled Stru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K73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11326.4-1989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主要用于规范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中铜芯填充电缆的设计、生产和测试要求。这类电缆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建设,其核心目标是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能力,同时满足经济性和耐用性的需求。
这种电缆由多个关键部件组成,包括聚烯烃绝缘层、铝护套和聚烯烃粘结护套。其中,聚烯烃绝缘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电气性能,能够有效保护内部导体;而铝护套则提供了优异的屏蔽效果,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此外,聚烯烃粘结护套增强了电缆的整体机械强度,使其更加适合复杂环境下的长期运行。
GB 11326.4-1989 标准的电缆特别适用于农村地区,这些区域通常面临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挑战。例如,在某次大规模农村通信改造项目中,使用了符合此标准的电缆后,不仅显著提高了信号覆盖范围,还大幅降低了维护成本。相比传统电缆,这种电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通信电缆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为了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制造商正在积极研发新型材料和技术。例如,一些企业尝试将纳米技术引入电缆制造领域,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和使用寿命。此外,智能化监测系统也被逐步应用于电缆生产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GB 11326.4-1989 标准为农村通信电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技术指标和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类电缆必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