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工业硫酸中氯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工业硫酸中氯含量的测定。
Title:Industrial sulfuric acid -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content -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业硫酸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冶金、石油、轻工等领域。然而,在生产过程中,氯离子可能作为杂质混入其中,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因此,准确测定工业硫酸中的氯含量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家标准《GB 11198.13-1989 工业硫酸 氯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这一检测方法为工业硫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溶液电位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点。在测定工业硫酸中氯含量时,通常采用硝酸银(AgNO₃)作为标准溶液,与样品中的氯离子发生沉淀反应:Ag⁺ + Cl⁻ → AgCl↓。当加入的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会形成少量的Ag⁺,此时电极电位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指示滴定终点。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条件需要严格控制。例如,溶液的pH值对滴定过程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干扰测定结果。此外,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引起电极响应时间的差异,因此需要保持恒温环境。
某化工企业曾因硫酸中氯含量超标导致生产设备腐蚀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采用GB 11198.13-1989标准进行检测,发现原料中氯含量远超允许范围。企业随后改进了原材料筛选流程,并定期监测成品硫酸中的氯含量,有效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据统计,在过去五年内,我国多家大型硫酸生产企业通过实施该标准,成功将产品氯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