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报警传输系统中串行数据接口的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技术要求,包括信息格式、帧结构、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串行数据接口进行报警信息传输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开发与测试。
Title:Alarm Transmission System - Serial Data Interface - Information Format and Protocol - Part 3: Common Data Link Layer Protocol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AT 379.3-2002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第3部分: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题常见问题解答。
GAT 379.3-2002 是中国公安部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规范了报警传输系统中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其中第三部分专门定义了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性。
公用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警传输系统中的设备提供统一的数据传输规则,包括数据帧的结构、错误检测机制以及数据流控制等。这有助于确保数据在不同厂商设备之间可靠传输。
数据帧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为了处理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协议采用了以下机制:
协议支持以下几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模式:
设备间的寻址通过地址字段实现。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地址,发送方在数据帧中指定目标设备的地址,从而实现点对点或广播通信。
如果不遵循该协议,设备之间可能无法正确通信,导致数据丢失或传输失败。因此,所有参与报警传输系统的设备都必须严格遵守 GAT 379.3-2002 的规定。
是的,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标准,例如 ISO/IEC 7816 系列标准,它们也涉及串行数据接口和协议的设计,但具体细节可能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测试设备是否符合标准:
该协议适用于大多数基于串行通信的报警传输系统,但对于某些特殊场景(如高速无线通信),可能需要额外的优化或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