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集约化舍饲养殖种公羊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料营养、日常管理、健康保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集约化舍饲养殖种公羊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Intensive Shelter-reared Breeding Ra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集约化舍饲养殖中的种公羊管理一直是畜牧业的重要课题。在TSHZSAQS 00128-2022《集约化舍饲养殖种公羊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值得关注,即关于“精料补充量”的规定。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种公羊的精料补充量并未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仅提出了“根据个体体重和生产性能调整”的原则性指导。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不同阶段种公羊的日均精料补充量:配种前期为体重的3%-4%,配种期为体重的4%-5%,非配种期为体重的2%-3%。这一变化旨在更科学地指导养殖户合理配置饲料资源,确保种公羊在各个生理阶段都能获得适宜的营养支持。
以配种前期为例,如果一只种公羊体重为70公斤,按照新版标准计算,其每日所需的精料补充量应在2.1至2.8公斤之间。实际操作时,应结合该羊的具体健康状况、活动水平以及饲料种类等因素进行微调。例如,若该羊体型偏瘦且活动量较大,则可适当提高精料比例;反之,则需减少以免造成过肥影响繁殖能力。
此外,在执行上述规定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精料配方要均衡,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其次,要保证充足的青绿饲料供给,避免单一依赖精料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最后,定期监测种公羊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通过这样的具体量化和灵活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种公羊在不同生命周期内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其繁殖效率,促进整个羊群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益,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