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精规范化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质选择与繁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精的规范化种植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Polygonat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精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中医药和现代健康产品中广泛应用。《TCACM 1374.146-2021 黄精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对黄精的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本文以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种苗繁育”部分的重要变化为例,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种苗繁育方面增加了“组培快繁技术”的相关内容,并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这一更新反映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为提高黄精种苗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组培快繁技术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种苗。新版标准指出,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外植体来源,经过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需根据黄精品种特性调整,通常包括MS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如6-BA和NAA)以及适量蔗糖。培养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保持在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
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需严格遵守以下步骤:首先,采集母株嫩芽作为外植体,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其次,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预设好的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第三,待芽点分化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直至形成完整植株;最后,将试管苗移栽至温室驯化区,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后再定植大田。
采用组培快繁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种苗繁殖效率,还能有效避免传统扦插或分株方式可能带来的病害传播风险,从而保障黄精种植的整体质量和产量。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黄精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