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藿香规范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藿香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Patchoul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来详细解读一下《TCACM 1374.22-2021广藿香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采收期确定”的变化。相比旧版标准,新版在采收期的确定上更加科学和细化。
在旧版标准中,采收期主要依据经验判断,通常是在夏季开花初期进行采收。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采收期应根据植株的生长发育阶段、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气候条件综合考量。具体来说,新版要求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期间,当植株长到50-60厘米高且叶片数达到30片以上时开始采收。
这一改变主要是基于近年来对广藿香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的挥发油含量发现,这个时期植株内的有效成分积累最为丰富,能够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考虑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这个时间段也便于晾晒干燥,避免因湿度过大导致药材发霉变质。
实际应用中,种植户可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在上述范围内选择最佳采收时间。比如在一些光照充足的地方,可以在6月底就开始采收;而在阴雨天气较多的地区,则可适当延后几天,确保采收后的药材能及时干燥处理。这种灵活调整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药材的整体品质,同时也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