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熔融法生物活性玻璃原料的术语和定义、化学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熔融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原料,主要用于医疗领域中的骨修复材料及其他相关应用。
Title:Melt Method Bioactive Glass Raw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原料是现代医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领域。在最新发布的TCSBM 0025-2022标准中,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关注——即对熔融温度范围的规定从旧版的1450℃-1550℃调整为1500℃-1600℃。这一改动看似细微,实则对实际生产操作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新的温度区间设置更加精准。原区间跨度较大,可能导致不同批次产品性能波动。调整后,虽然整体温度升高,但通过精确控温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每一批次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其次,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此变化优化炉窑设计与热工制度。例如,采用耐高温材料增强炉体结构,并改进保温措施以减少能耗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调整原材料配比。由于熔融温度提高,某些低熔点组分可能提前析出形成杂质,因此需适当增加高熔点成分的比例来平衡体系。同时,在冷却过程中也要注意控制降温速率,避免因过快导致内部应力集中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机械强度。
总之,TCSBM 0025-2022标准中关于熔融温度范围的新规定,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条款,才能确保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生物活性玻璃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