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在生物安全领域反恐怖防范的基本要求、技术措施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及相关机构的反恐怖防范工作。
Title:Requirements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in Biosafety Field - Part 2: Pathogenic Microbial Strain (Toxin) Collection Cen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A 1802.2-2022 生物安全领域反恐怖防范要求 第2部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常见问题解答。
答:GA 1802.2-2022 是为了规范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反恐怖防范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被非法获取或滥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答: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菌(毒)种的收集、保存、鉴定、分发及研究等,同时需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露或滥用。
答:生物安全反恐怖防范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等方式,预防和应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的风险,确保其在合法范围内使用。
答: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需要具备高标准的物理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独立的建筑结构、严格的门禁系统、监控设备、消毒灭菌设备等。
答:设备维护需定期进行,包括对冷藏设备、检测仪器等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需建立详细的设备维护记录。
答: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熟悉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定期接受反恐意识教育。
答: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触敏感信息;同时,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并签署保密协议。
答:分发前需严格审核申请单位资质和用途,确认符合国家规定后方可发放,并记录分发信息以备核查。
答:废弃菌(毒)种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高温灭活或化学消毒,确保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隐患。
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现场,通知相关部门,并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和清理,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答:加强安保力量,安装入侵报警系统,定期组织反恐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答:不是。无论规模大小,所有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的机构都必须严格遵守该标准,确保生物安全。
答:否。该标准同样适用于国际交流合作中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机构,需确保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