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缝纫线可缝性测定的试验方法,包括试验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用缝纫线的可缝性测定。
Title:Test Method for Sewability of Sewing Thread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FZ/T 60027-2007是中国纺织行业的一项标准,专门用于测定缝纫线的可缝性。这项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缝纫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确保其在各种缝制工艺中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缝纫线的可缝性是指缝纫线在缝制过程中能否顺利通过针孔、形成均匀的缝合线迹,并保持良好的缝合强度和外观质量。
根据FZ/T 60027-2007标准,缝纫线的可缝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缝纫线的可缝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特性、加工工艺以及缝制设备的选择。例如,合成纤维缝纫线通常比天然纤维更光滑,因此在穿针时更加顺畅;而天然纤维缝纫线则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适合某些特定的服装面料。
此外,缝纫线的捻度、直径和表面处理也对可缝性有重要影响。例如,高捻度的缝纫线虽然强度更高,但可能在穿针时不够灵活;而低捻度的缝纫线虽然柔软,但可能会导致缝合强度不足。
以某知名服装品牌为例,其生产流程中严格遵循FZ/T 60027-2007标准,对每一批次的缝纫线进行抽样检测。通过测试发现,采用符合该标准的缝纫线后,其产品的缝合强度提高了15%,跳线率降低了30%。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显著减少了返工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
另一家运动服饰制造商则通过优化缝纫线的表面处理工艺,使其产品在高强度运动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缝合稳定性。经过测试,其产品在经过100次洗涤后,缝合强度仍能保持在初始值的90%以上,充分体现了缝纫线可缝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FZ/T 60027-2007标准为缝纫线的可缝性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对于提升服装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