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核燃料后处理厂在设计阶段应遵循的辐射安全要求和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核燃料后处理厂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阶段的辐射安全管理。
Title:Design Regulations for Radiation Safety of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EJ 849-1994是中国关于核燃料后处理厂辐射安全设计的重要标准,以下是针对该标准的常见问题解答。
回答: EJ 849-1994的主要目的是为核燃料后处理厂提供辐射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确保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暴露风险,同时保护环境免受放射性污染。
回答: 核燃料后处理厂辐射安全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
回答: 辐射源项分析是辐射安全设计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识别和量化可能产生的辐射源及其强度。通过准确的源项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屏蔽材料的选择、剂量评估以及防护措施的设计,从而有效降低辐射风险。
回答: 屏蔽设计需要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如α、β、γ射线)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铅板等)。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回答: 通风与空气净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放射性气溶胶和有害气体的扩散,确保工作区域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具体措施包括:
回答: 放射性废物通常分为低放废物、中放废物和高放废物三类。管理措施包括:
回答: 应急响应计划应涵盖以下内容:
回答: 定期检查与维护是为了确保辐射安全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设备老化或故障导致的辐射泄漏风险。检查内容包括:
回答: EJ 849-1994适用于大多数核燃料后处理厂,但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补充或修订设计要求。例如,规模较大的后处理厂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排放限制,而小型设施则需简化部分设计环节。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法规要求进行调整。
回答: 确保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