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TCACM 1387-2022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

    TCACM 1387-2022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
    小儿积滞诊断标准中医儿科消化系统
    13 浏览2025-06-02 更新pdf0.5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儿积滞病的诊断依据、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对小儿积滞病的诊断。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ediatric Food Stagnation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封面预览

    TCACM 1387-2022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
  • 拓展解读

    TCACM 1387-2022《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是中医儿科领域的重要规范,其中关于“积滞辨证分型”的修订尤为引人关注。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脾虚夹积”这一类型增加了更具体的描述和量化指标,这对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以“脾虚夹积”为例,旧版标准仅笼统指出患儿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腹胀等症状,但并未给出明确的评估依据。而在新版中,特别强调了“每日排便次数减少至2次以下”、“舌苔白厚腻”以及“体重增长缓慢”这三个关键特征,并建议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水平来辅助诊断。这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清晰的判断依据,也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时,医生应首先全面采集病史信息,包括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等细节。例如,如果发现患儿长期存在食欲减退且伴随体重停滞甚至下降,同时观察到舌苔呈现典型的白厚腻状态,则可以初步考虑“脾虚夹积”的可能性。此时,还需进一步通过大便常规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消化不良的表现,必要时可配合微量元素检测了解营养吸收状况。

    此外,在治疗方案制定上,新版标准还提倡采用健脾消食为主的原则,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一旦确诊为“脾虚夹积”,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辅以中药调理,避免病情迁延导致更为复杂的健康问题。

    总之,《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TCACM 1387-2022)通过对“脾虚夹积”类型的细化和完善,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值得广大中医儿科工作者深入学习并灵活运用。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TQGCML 384-2022 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及其关键零部件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