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失眠障碍(不寐)的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与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失眠障碍的临床诊疗和管理。
Title: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Insomnia Disorder (Bu Mi) Based 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GDACM 0109-2022失眠障碍(不寐)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中新旧版本在“中医辨证分型”部分的重要调整,通过深入分析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与实践。
在旧版指南中,失眠障碍的中医辨证主要分为肝郁化火、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及痰热内扰四种类型。然而,新版指南对这一体系进行了优化,新增了“心肾不交”这一证型,并细化了各证型的症状描述与治疗原则。例如,“心肾不交”证型特别强调患者常伴有梦遗、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应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
以某位45岁女性患者为例,她长期遭受失眠困扰,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且伴随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表现。按照新版指南,“心肾不交”的诊断显得尤为贴合。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进行调理,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刺激涌泉穴、太溪穴等穴位,取得了显著疗效。此案例充分体现了新版指南对于复杂症状辨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诊疗精准度。
综上所述,《TGDACM 0109-2022》通过增加“心肾不交”证型丰富了中医辨证体系,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的失眠特征,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