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本文件适用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管理。
Title:Groundwater Dynamic Monitoring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科学、系统地监测地下水动态,我国制定了《DZT 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地下水监测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
《DZT 0133-1994》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技术流程与方法。该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涵盖了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
监测点布设是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础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决定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根据规程要求,监测点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此外,规程还强调了监测点的数量与密度需满足实际需求,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
数据采集是监测工作的核心环节,规程对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
规程还规定了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校验,剔除异常值,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规程指出,监测结果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规程特别强调,监测成果应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如图表、地图等,以便于决策者快速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DZT 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是我国地下水监测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规程内容,引入智能化监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升监测效率与精度,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