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
Title:Subst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 Part 2: Te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4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LZ 860.2-2006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第二部分——术语的标准文件。这一标准旨在为变电站内复杂的通信网络提供统一的术语定义,从而确保行业内各方在技术交流和设备开发中的语言一致性。作为IEC 61850系列国际标准的本地化版本,DLZ 860.2-2006不仅反映了现代电力系统对高效通信的需求,还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DLZ 860.2-2006中涵盖了大量与变电站通信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例如,“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Object-Oriented Data Model)被定义为一种基于抽象逻辑节点的建模方式,用于描述变电站设备的功能和行为。这种数据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变电站需求。此外,“采样值传输”(Sampled Value Transmission)是另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描述了通过特定协议将测量数据从一次设备传递到二次设备的过程。这些术语的明确界定为行业内的技术文档编写和设备兼容性测试提供了重要依据。
智能变电站是DLZ 860.2-2006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例如,在某省级电网公司建设的智能变电站项目中,采用了DLZ 860.2-2006规定的通信协议,实现了变电站内设备的无缝互联。该项目中,通过“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成功整合了来自不同制造商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和自动化系统,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据数据显示,该变电站的故障响应时间缩短了30%,同时减少了约20%的维护成本。
尽管DLZ 860.2-2006为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随着新能源接入比例的增加,变电站需要处理更复杂的数据流,这对通信协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如何实现不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优化现有协议的性能、开发跨平台的通信接口以及推动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的深度融合。
总之,DLZ 860.2-2006作为变电站通信领域的权威标准,不仅定义了行业的语言体系,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标准必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