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功能配置、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电厂新建、扩建和改造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小型水电厂可参照执行。
Title:Basi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mputer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of Hydropower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F20
国际标准分类号:3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DLT 578-1995《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的核心原则下,通过深入分析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可以挖掘出多个具有灵活性和优化潜力的方案,以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运行成本。
将监控系统划分为独立的功能模块,如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控制输出等。这种设计允许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减功能模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硬件投入。
引入更加灵活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允许不同级别的操作员访问不同的功能模块。这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减少了对冗余功能的需求。
通过实时监测服务器负载情况,动态调整任务分配策略,避免单点过载问题,提高整体系统效率。
利用远程诊断工具实现设备故障排查和软件升级,减少现场服务频率,降低运维成本。
采用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减少存储需求,并定期清理历史数据,确保系统运行流畅。
扩展通信接口,支持多种工业协议(如Modbus、OPC等),便于与其他第三方设备无缝集成,提升系统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
在非高峰时段启动节能模式,降低设备功耗,同时保持必要的监控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优化报警规则,仅在关键参数异常时触发警报,避免频繁误报干扰正常工作流程。
建立自动化的系统测试框架,定期验证各功能模块的稳定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减少人工干预。
利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备份,一旦本地系统出现故障,可快速从云端恢复数据,保障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