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江白芍地理标志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行政区域内按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的中江白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ed Product - Zhongjiang White Peon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江白芍作为四川地区的特色中药材,在长期的种植与加工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规范。TZJPLH 02-2022《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江白芍生产技术规范》对推动中江白芍品质稳定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关于“种苗繁育”部分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种苗繁育的要求较为笼统,仅强调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根茎作为种苗,并未具体规定种苗的规格尺寸及培育环境条件。而新版标准则更加细化,明确指出种苗长度应控制在15至20厘米之间,直径不低于0.8厘米,且需经过至少一年以上的露天培育才能用于移栽。此外,还增加了土壤湿度和温度管理的具体指导,要求育苗地保持相对湿润,空气湿度维持在70%-80%范围内,地表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
这一改变的意义在于提高了种苗质量的一致性,减少了因种苗差异导致的生长参差不齐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种苗过短或过细,则可能影响其定植后的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速度;反之,若种苗过长或过粗,则容易造成移栽时损伤根系,进而影响整体产量。因此,严格按照新版标准规定的种苗规格进行选育,不仅能够提升种植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后期田间管理难度。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新要求,建议种植户建立专门的种苗繁育基地,配备必要的灌溉设施和温控设备。同时,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空气湿度变化,适时调整浇水频率和覆盖物使用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种苗培育流程,可以确保每一株种苗都达到最佳状态,为后续的大规模种植奠定坚实基础。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中江白芍的整体品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