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换流站噪声控制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换流站噪声控制设计。
Title:Code for Noise Control Design of Converter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换流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能源传输与分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换流站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有效降低换流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中国制定了《DLT 5526-2017 换流站噪声控制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换流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该规程从噪声源分析、传播路径控制以及受声点保护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规范了换流站噪声控制的设计要求。首先,规程强调了对噪声源的合理布局,例如将高噪声设备如变压器和电抗器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并通过隔音屏障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其次,规程提出了多种噪声传播路径的控制方法,包括采用吸声材料、优化通风系统设计以及合理规划站内道路布局。最后,规程明确了受声点的保护标准,确保换流站周边敏感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以某大型换流站为例,其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DLT 5526-2017规程,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该换流站通过在主变压器周围安装定制化的消声器,成功将噪声水平降低了约10分贝。此外,站内还设置了多层绿化带,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效吸收了部分噪声能量。数据显示,经过这些措施后,换流站周边居民区的夜间噪声水平下降至48分贝,远低于国家标准。
规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换流站周边的声环境质量,还提升了公众对换流站建设的支持度。这一成功案例表明,DLT 5526-2017规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尽管DLT 5526-2017规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换流站的规模和数量将持续增长。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规程,引入更先进的降噪技术和智能化监测手段,实现换流站噪声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换流站噪声控制的认识和支持,共同推动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