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系统结构。本文件适用于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Function Specification for Regional Power Grid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F03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DLT 550-199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核心业务环节,可以发现一些具有灵活性和优化潜力的空间,从而实现流程改进和成本降低。以下是10项具体的弹性方案。
在数据采集模块中,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性设置不同的采集频率。例如,对关键节点采用高频率采集,而次要节点则降低采集频率,以减少设备负载和通信成本。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兼容性设计,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通信方式。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还降低了因单一协议限制带来的维护成本。
提供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显示内容和操作逻辑。这种定制化设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满足个性化需求。
引入智能化算法,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学习历史数据,系统可以提前预测潜在问题,减少人工干预的频率和时间。
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服务器上。这种方式既能提高数据的冗余度和安全性,又能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存储容量。
建立多层次的权限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岗位赋予相应的访问和操作权限。这样既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又能在必要时灵活调整权限分配。
开发远程调试与维护功能,使技术人员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完成大部分调试工作。此举不仅能大幅降低运维成本,还能提高响应速度。
在备用电源的设计中,可根据实际负荷情况灵活调整容量。例如,在低负荷时段适当降低备用容量,以节省能源消耗。
允许用户自定义报表生成规则,包括数据筛选、统计周期等。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报告需求,同时减少重复劳动。
制定灵活的应急响应预案,根据实时情况动态调整应对措施。这种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