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数据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气象参数测定与分析。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Survey i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LT 5158-2002 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用于指导电力工程中的气象勘测工作。以下是该规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答。
什么是DLT 5158-2002?
DLT 5158-2002 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标准,全称是《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电力工程中气象勘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旨在为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为什么要执行DLT 5158-2002?
执行该规程是为了确保电力工程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例如,风速、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对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的影响至关重要。
DLT 5158-2002 规定了哪些气象要素需要勘测?
规程要求勘测的主要气象要素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最大风速及风向、年降水量、雷暴日数等。此外,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增加其他特殊气象要素的勘测。
勘测范围如何确定?
勘测范围应覆盖工程影响区域及其周边一定范围(通常为5公里至10公里)。对于大型工程,需根据地形地貌特点适当扩大勘测范围。
如何选择气象观测站?
规程建议优先选用已有的长期气象观测站数据。若无合适站点,则需布设临时观测点,但需保证观测设备符合规程要求并连续运行至少一年。
勘测过程中有哪些技术要求?
DLT 5158-2002 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力工程?
该规程适用于各类电力工程的气象勘测,包括但不限于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但对于特定工程(如高海拔地区或极端气候区),可能需要补充额外的勘测内容。
规程是否需要定期更新?
是的,规程会根据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技术发展进行修订。因此,在使用规程时,需关注最新版本以确保符合当前的技术要求。
误解:只需关注极端天气条件。
正确理解:虽然极端天气条件很重要,但规程强调全面勘测各种气象要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工程的整体风险。
误解:临时观测点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工程设计。
正确理解:临时观测点的数据需经过长时间验证并符合规程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