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Code for Joint Seepage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LT 5115-200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这项规范明确了接缝止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检测方法,确保大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形式,其核心在于面板与堆石体之间的紧密连接。然而,由于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坝体接缝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渗漏问题。因此,接缝止水技术成为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接缝止水设计中,规范强调了“柔性密封”和“多道防线”的设计理念。这意味着止水系统不仅要适应坝体变形,还应具备多重保护功能,以应对复杂工况。常用的止水材料包括聚氨酯、橡胶止水带和金属止水片等。这些材料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抗老化性能、耐久性和施工便利性。
施工工艺是接缝止水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规范要求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例如,在安装橡胶止水带时,需确保其与混凝土表面贴合紧密,避免出现空隙。此外,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至关重要,因为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近年来,我国多个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库、锦屏一级水电站等均采用了DLT 5115-2008规范进行接缝止水设计与施工。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该工程通过采用高性能聚氨酯止水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成功实现了坝体接缝的零渗漏目标,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DLT 5115-2008规范不仅体现了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技术水平,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通过严格遵循该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防渗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国家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