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基本规定、作用和作用效应、材料和性能、结构分析、极限状态设计、构造要求以及特殊环境下的设计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Title:Code for Design of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LT 5057-2009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下是针对该规范的常见问题解答。
DLT 5057-2009 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包括大坝、溢洪道、闸门等重要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规范强调了对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考虑了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及施工条件确定。通常情况下,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重要部位可能需要更高的强度等级(如 C30 或更高)。具体选择需参考规范第 4 章的相关规定。
抗裂性能计算是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应根据规范第 6 章的要求,综合考虑温度应力、收缩应力及外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控制。计算时需采用有限元法或简化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调整。
耐久性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应力是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荷载组合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DLT 5057-2009 明确规定了基本荷载组合、偶然荷载组合及特殊荷载组合的计算方法。设计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并确保结构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满足安全要求。
对于位于地震区的水工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
承载能力的验证需遵循规范第 5 章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DLT 5057-2009 中通过概率论的方法量化可靠度,并将其作为设计的重要指标。设计时需确保结构的可靠度不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