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元固废协同制备保水型土壤改良剂的工艺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应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多元固废制备保水型土壤改良剂的过程及其在土壤修复和改良中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Water-retaining Soil Conditioner by Synergistic Utilization of Multi-source Solid Was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固废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TNMSP 7-2024《多元固废协同制备保水型土壤改良剂工艺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为固废资源化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的指导。本文将以“新旧版本中关于原料配比要求的变化”为主题,深入解析这一变化对实际生产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原料配比要求的变化解析
在TNMSP 7-2024与旧版标准相比,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原料配比的要求更加细化和严格。旧版标准中,对于不同种类固废(如城市污泥、建筑垃圾尾泥、煤矸石等)的配比仅给出了一个大致范围,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了每种固废的具体占比,并增加了多种功能性辅料的比例限定。
# 新版标准的具体要求
1. 城市污泥:由原来的30%-50%调整为35%-45%,并新增了重金属含量检测指标。
2. 建筑垃圾尾泥:从20%-30%提高到25%-35%,同时要求其颗粒度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煤矸石:比例保持不变,仍为10%-20%,但强调需经过预处理以降低含水量。
4. 功能性辅料:如粉煤灰、石灰等,新增了最小添加量要求,确保产品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
#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版标准中的原料配比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精确计量:使用自动称重系统来确保各类固废及辅料的添加量准确无误,避免因计量误差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 预处理环节优化:针对城市污泥和建筑垃圾尾泥,应加强脱水处理工序,不仅能够满足新版标准对含水量的要求,还能提升后续加工效率。
- 实验验证:在正式投产前,通过小规模试验确定最佳配比方案,记录各项参数如pH值、孔隙率等,以此为基础制定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参数。
- 定期监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抽取样品进行成分分析,一旦发现偏离目标配比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结论
TNMSP 7-2024通过对原料配比要求的精细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了保水型土壤改良剂的质量稳定性与环境友好性。企业若能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固废资源,还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