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电晕的检测方法和评定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发电机组定子绕组端部电晕的检测与评估。
Title:Guidelines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d Corona of Generator Stator Win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K8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LT 298-2011《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电晕检测与评定导则》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电晕现象的检测方法和评估准则。这一标准对于确保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晕是指在高电压作用下,导体周围介质被局部击穿而产生的放电现象。在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由于结构复杂、电场分布不均,容易发生电晕。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绝缘材料老化,还可能引发局部过热甚至短路故障,严重威胁设备安全。
DLT 298-2011 提供了多种电晕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红外成像检测和局部放电测量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手段,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例如,在某次大型水电站的检修工作中,技术人员通过红外成像发现定子绕组端部存在局部温升异常,随后采用局部放电测量进一步确认了电晕的存在,并及时采取了修复措施。
DLT 298-2011 还规定了电晕放电量的分级标准,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类。对于不同级别的电晕,应采取相应的维护策略。例如,低风险电晕可通过定期监测跟踪;中风险需加强巡检频率并考虑更换部分部件;高风险则必须立即停机处理。
此外,为了预防电晕的发生,还需从设计源头入手,优化定子绕组端部的结构布局,减少电场集中点的出现。同时,定期开展预防性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总之,DLT 298-2011 为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电晕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