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Escaped Ammonia in Flue Gas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 Indophenol Blu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基于DLT 2374-2021标准,探讨了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测定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该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烟气中逃逸氨的高精度检测。文章从原理、操作流程、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火电厂排放控制成为关注焦点。其中,烟气中的逃逸氨(NH₃)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引发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DLT 2374-2021标准提出的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氨与水杨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靛酚蓝化合物,随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来计算氨浓度。这种方法的优点包括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以及操作简便。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的检测限低至0.1 mg/m³,线性范围宽达0~5 mg/m³,符合DLT 2374-2021标准的要求。此外,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小于5%,表明其稳定性较高。
尽管靛酚蓝分光光度法表现出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DLT 2374-2021标准中规定的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为火电厂烟气中逃逸氨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该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还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检测效率,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