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缺陷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电缆线路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High-Frequency Partial Discharge Live Detection of High-Voltage C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DLT 2324-2021核心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以下是10项可行的弹性方案: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检测频率,例如在低风险区域减少检测频次,而在高风险区域增加检测密度。
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声学与电磁波传感器),以提高数据准确性并减少单一设备故障带来的影响。
引入机器学习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前识别潜在问题并优化后续检测策略。
将大规模检测任务分解为多个小范围周期性检查,降低单次操作的风险及资源消耗。
与其他单位或部门共享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避免重复购置昂贵仪器,实现成本分摊。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减少现场人工介入次数,节省人力成本。
对检测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确保其具备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而缩短作业时间。
根据季节变化或环境因素的变化,动态调整需要重点检测的电缆段落,避免不必要的全面排查。
使用轻量化、易携带的检测工具替代传统固定式设备,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据此改进未来的工作流程,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