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接口的技术要求和实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设计、开发、实施及运维。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Data and Interface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20
国际标准分类号:3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DLT 1661-2016智能变电站监控数据与接口技术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可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采用更高效的传输协议(如UDP结合TCP),在确保数据完整性的同时减少网络负载,从而降低通信成本。
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模块,支持按需部署和扩展,便于根据不同场景调整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引入自适应数据压缩算法,在不影响监控精度的情况下对非关键数据进行压缩,减少存储和传输需求。
根据设备重要性动态调整冗余策略,例如对高优先级设备设置完全冗余,而低优先级设备则采用部分冗余或无冗余模式。
将监控数据分为不同等级,为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分配更高优先级通道,其他数据则通过普通通道传输,提升整体效率。
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流,利用统一接口处理,避免重复采集和处理,减少硬件投入和维护成本。
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定期验证系统性能和接口兼容性,减少人工干预,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通过智能调度算法控制设备运行状态,例如在低负荷时段降低部分设备功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实施细粒度的用户权限管理,限制无关人员访问敏感数据或功能模块,保障信息安全同时简化操作流程。
构建云端运维平台,提供远程诊断和升级服务,减少现场维护频率,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