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沟壑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土流失地区的沟壑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ully Control i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6453.3-1996是中国针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主要聚焦于沟壑治理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因沟壑侵蚀带来的土地退化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沟壑治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综合手段控制沟壑侵蚀,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沟壑作为水土流失的主要载体,其治理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沟壑治理技术规范的制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沟壑侵蚀的危害与成因分析主要包括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例如,暴雨引发的洪水会冲刷表层土壤,导致地力下降;而长期的重力作用则可能形成更深的沟壑,加剧土地的不可利用性。这些危害直接威胁到农田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生计安全。
沟壑治理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大类。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种植草皮等,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径流对地面的冲击;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谷坊坝等,则通过改变水流路径来减缓侵蚀速度。GBT 16453.3-1996详细规定了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技术参数,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
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可以参考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项目。例如,在陕西省某县,通过采用梯田建设与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将昔日的荒山荒坡改造成了肥沃的耕地,粮食产量提高了近三成。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沟壑治理技术规范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GBT 16453.3-1996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为沟壑治理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未来,应继续推广标准化治理模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