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中食品标识的编码规则、结构和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品行业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的标识管理、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Title:Industrial Internet Identifier Resolution - Part 1: Food Identifier Cod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QGWX 001-2022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第1部分:食品标识编码规范》中新旧版本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食品批次编码规则”的变化及其实际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食品批次编码主要采用固定长度字符串表示,格式较为简单,仅包含生产日期、生产线编号等基础信息。这种编码方式虽然易于实现,但在复杂供应链场景下存在可扩展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当需要记录更多属性如原料来源、检测结果时,原有格式难以适应。
新版标准引入了基于层次结构的批次编码模式。该模式将批次信息划分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对应特定的数据域。具体来说,第一层是全球唯一标识符(GUID),用于确保批次代码的唯一性;第二层是时间戳,精确到秒级,反映生产时间;第三层则是特征码,由企业自行定义,可用于补充额外信息。
这一改变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它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通过解析各层级内容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源头,提升追溯效率。最后,由于采用了标准化的分层设计,降低了系统开发难度,便于推广应用。
以某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为例,其在实施新版标准后,成功实现了从原奶接收至成品出厂全流程的信息透明化管理。在遇到产品质量投诉时,只需输入对应的批次编码,即可迅速获取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原料批次、加工参数、检验报告等,大大缩短了处理周期。
综上所述,《TQGWX 001-2022》对食品批次编码规则的优化,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法中的局限性,还为构建高效可靠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企业在采用此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合理规划编码策略,以最大化发挥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