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滨水景观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城镇区域内滨水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Urban Waterside Landscape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SPSTC 79-2021城镇滨水景观工程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设计理念、技术要求以及具体实施细节上都有显著提升。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关于“滨水区生态驳岸设计”的新旧版本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新旧版本差异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滨水区生态驳岸的设计更多关注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量相对较少。而在新版标准中,则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加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例如,新标准提出了使用本土植物构建植被缓冲带的概念,这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能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生态驳岸设计的应用方法
根据新版标准,生态驳岸的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
1. 现场调研:首先需要对拟建项目的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质状况以及现有植被情况等。这些信息是后续设计的基础。
2. 方案制定:基于前期调研结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制定初步设计方案。此阶段需特别注意选用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植物种类,并合理规划植被缓冲带宽度。
3. 材料选择:生态驳岸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也至关重要。推荐采用可降解材料或者天然石材等环保型建材,避免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产品。
4. 施工监督: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有专业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确保各项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
5. 后期维护:工程完成后,还需要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城镇滨水景观工程既满足功能性需求又兼顾生态保护的目标。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未来世代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