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铋中汞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铋中汞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001%~0.05%。
Title:Bismuth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Content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YST 536.11-2009 是一项关于铋化学分析的重要标准,其中详细规定了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铋中汞含量的具体步骤和要求。这项技术不仅对冶金工业具有重要意义,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原子被激发后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来分析元素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尤其适合微量或痕量元素的检测。在铋化学分析中,汞作为常见的杂质元素,其含量的精确测定对于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铋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在电子、医药和核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铋矿石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汞,而汞的存在可能会影响铋制品的性能。因此,准确测定铋中的汞含量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例如,在某大型铋冶炼厂的实际生产中,技术人员采用YST 536.11-2009标准进行汞含量测定。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他们发现某批次铋样品中的汞含量略高于行业标准限值。随后,工厂立即调整了生产工艺参数,成功将汞含量降至安全范围内。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该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此外,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对金属材料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益严格。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铋产量逐年增长,而汞含量超标问题也随之增加。因此,推广和应用如YST 536.11-2009这样的标准化检测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YST 536.11-2009 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铋化学分析方法,特别是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含量的技术,为多个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保障。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新标准的出台,铋及其它金属材料的质量控制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