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粗铜中砷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溴酸钾滴定法。本文件适用于粗铜中砷含量的测定。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blister copper - Part 1.3: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 Method 1: 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Method 2: Potassium bromate titri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YST 52 1.3-2009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粗铜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文件,其中第三部分专门针对砷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两种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溴酸钾滴定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现代分析技术。这种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砷转化为砷化氢气体,并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其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砷含量。
溴酸钾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通过滴定的方式确定样品中砷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条件。如果追求更高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建议优先考虑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而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型工厂,则可以选择经济实惠的溴酸钾滴定法。
总之,YST 52 1.3-2009标准为粗铜中砷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指导,无论是先进的光谱技术还是传统的滴定方法,都体现了标准化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