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芦笋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址、土壤准备、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大棚芦笋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Asparagus in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NANTEA 0030-2024大棚芦笋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对大棚芦笋的栽培管理提出了更科学、细化的要求。其中,“定植密度”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在老版本中,定植密度通常设定为每亩1800-2000株,而新版标准将此范围调整为1500-1800株。看似只是数量上的微调,实际上体现了更加精准的栽培理念。
以1600株的定植密度为例,其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在整地时要确保土壤肥沃疏松,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并配合使用磷钾肥。其次,挖定植沟,沟宽30厘米、深30厘米,行距控制在1.2米左右,株距保持在60厘米。定植时要让芦笋根系舒展,覆土厚度约为5厘米,待幼苗长出新叶后再逐渐加厚土层至10厘米。此外,还需注意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免影响根系发育。
通过这样的调整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提高芦笋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效栽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