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粗铅中砷量的测定方法,包括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和萃取-碘滴定法。本文件适用于粗铅中砷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crude lead -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 Arsenic antimony molybdenum blu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extraction-iodine titr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YST 248.4-2007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主要规定了粗铅中砷含量测定的具体方法。这项标准的出台为粗铅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产品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要求。标准中提出了两种测定砷量的方法: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和萃取-碘滴定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原理与操作步骤: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基于砷元素与锑、钼形成的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显著吸收的特点。通过比色计测量吸光度,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砷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中,例如某大型铅冶炼厂每年处理数万吨粗铅,其检测效率提升了30%以上。
相比分光光度法,萃取-碘滴定法则更注重精确性和重复性。它通过有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砷,并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
尽管如此,在某些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如科研机构或高端实验室,萃取-碘滴定法仍占据主导地位。例如,某研究所曾利用该方法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提纯工艺的效果,其误差率低于0.1%。
以某知名铅锌矿为例,该企业严格遵循YST 248.4-2007标准开展日常检测工作。通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还大幅降低了因不合格品造成的经济损失。据统计,自实施新标准以来,该企业年均节约成本约500万元。
此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准确测定砷含量也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例如,在湿法炼锌过程中产生的含砷废水,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因此,掌握精准的砷含量数据至关重要。
YST 248.4-2007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为粗铅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无论是高效快捷的分光光度法还是严谨细致的萃取-碘滴定法,都体现了现代分析化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这一领域还将迎来更多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