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氯化银比浊法测定三氧化二铋中氯量的化学分析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三氧化二铋中氯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01%~0.5%。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bismuth trioxide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content - Turbidimetric method using silver chlor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YST 1014.3-2014标准中涉及氯量测定(氯化银比浊法)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答案: YST 1014.3-2014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三氧化二铋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其中第三部分专门规定了通过氯化银比浊法测定样品中氯含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答案: 氯化银比浊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通过测量溶液的浑浊程度来间接计算样品中的氯含量。具体来说,随着硝酸银的加入,溶液中的氯离子逐渐被消耗,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过量的硝酸银会使溶液变得浑浊。
答案: 滴定终点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浑浊程度来判断。通常使用肉眼或比色卡对比溶液的颜色变化,当溶液由无色变为乳白色并保持稳定时,即为滴定终点。
答案: 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可能干扰氯化银生成的物质,可以在滴定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例如过滤、萃取或稀释等方法,以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
答案: 实验结束后,废液应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进行分类收集,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答案: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重复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偶然误差,确保最终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答案: 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平行测试,比较实验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如果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说明实验方法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