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碧护在水稻生产中的生态综合技术要求,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和农药减量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碧护技术进行水稻生产的农户、合作社及企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Hu Eco-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n Ric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碧护是一种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的植物免疫诱导剂,其生态综合技术规程对水稻生产的指导意义重大。在TNANTEA 0028-2024版与旧版规程中,关于“碧护使用浓度”的规定存在显著变化,这一调整直接影响到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根据最新标准,碧护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的推荐使用浓度由原来的5000倍统一调整为3000倍。这意味着每升水中需要加入更多稀释后的药剂,以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并发挥其促进生长、增强抗逆性的功能。
例如,在水稻移栽后7天内施用第一遍时,若按照旧标准仅按5000倍配比,则可能因浓度过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改为3000倍后,不仅增强了植株根系发育能力,还能有效预防低温冷害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地,在拔节孕穗期再次喷洒时,更高的浓度有助于提高结实率及粒重。
为了正确实施该措施,首先应选用优质碧护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进行精准调配。其次,在喷雾过程中需保证雾滴均匀覆盖叶片表面,避免漏喷或重复过多造成浪费。此外,还需结合田间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用时间,通常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或傍晚时段最为适宜。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碧护在水稻栽培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同时,这也反映了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的技术规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