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InSAR沉降监测预警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预警等级划分及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InSAR技术的城市、交通设施、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工作。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SAR Subsidenc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ZEMA 0002-2022《InSAR沉降监测预警技术标准》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数据处理精度、监测周期以及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显著优化。本文将聚焦于“数据处理精度”这一关键点,深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InSAR技术的数据处理精度要求较为宽松,仅需满足基本的地形变化检测需求即可。然而,新版标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时相干涉测量技术,并且对相位解缠和大气校正等步骤设定了具体的误差控制指标。
以某城市地铁建设项目的沉降监测为例,项目组按照TSZEMA 0002-2022的新标准执行。首先,收集了覆盖整个施工区域的历史雷达影像资料,确保这些资料的时间跨度足够长以便捕捉到长期趋势。接着,利用先进的多时相干涉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配准,通过精确的几何校正消除因卫星轨道偏差带来的误差。在相位解缠阶段,采用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的方法来解决多路径问题,从而提高了解缠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大气校正环节,结合地面气象站实测数据与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输出的结果,构建了高分辨率的大气延迟场模型,有效减少了由大气折射引起的测量误差。
经过上述一系列严格的数据处理流程后,最终得到的沉降速率图显示出了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连续性,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例如,在发现某一特定路段出现异常快速沉降的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这充分体现了TSZEMA 0002-2022新标准在提升InSAR沉降监测精度方面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