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涤纶布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对涤纶布进行无水染色的生产过程及相关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terless Dyeing of Polyester Fabric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涤纶布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环保染色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TDLSHXH 004-2022 涤纶布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规程》对这项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规定。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染色温度控制”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度解读。
染色温度控制的新旧版本差异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染色温度的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50℃,但并未具体说明如何根据染料类型调整温度。而在新版标准中,增加了针对不同种类染料的具体温度区间指导,例如酸性染料建议的温度范围为130℃至140℃,分散染料则为140℃至150℃。这种细化有助于操作人员更精准地控制工艺参数,提高染色效果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
应用方法详解
以分散染料为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确认所使用的染料属于分散染料类别,然后严格按照新版标准中的推荐温度区间设定设备参数。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逐步升温的方式来进行预处理,即先将温度提升至接近下限值(如140℃),保持一段时间后观察织物颜色变化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至适宜的工作温度。此外,在整个染色周期内还需密切监控温度波动情况,确保其始终处于设定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纤维损伤或温度过低影响着色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DLSHXH 004-2022》通过对染色温度更加精确地划分与指导,不仅提升了染色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促进了这一环保型染色技术在我国纺织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