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涤纶筒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及安全环保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free Dyeing of Polyester Bobbin Yarn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涤纶筒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是近年来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的热点之一。在这一领域,TDLSHXH 003-2022《涤纶筒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规范该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将以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染色温度控制的关键差异为例,进行深入解读。
染色温度控制:新旧版本的核心差异
在TDLSHXH 003-2019版中,对于染色温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染色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未给出具体的温度区间或调控方法。而在TDLSHXH 003-2022版中,这一条文得到了细化,明确指出染色温度应控制在120℃至140℃之间,并强调了温度波动范围不得超过±2℃。
# 新版标准为何做出调整?
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的不断成熟,研究发现,温度对染料溶解度、扩散速率以及纤维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染色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损害设备。因此,新版标准通过设定更精确的温度区间和严格的温控要求,旨在提升染色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
# 如何实现精准的温度控制?
1. 设备选型:选择具备高精度温控系统的染色设备。这类设备通常配备先进的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快速响应并维持设定温度。
2. 工艺优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分阶段升温策略。例如,在初始阶段以较低速度升温至120℃,随后逐步提高至目标温度,这样既能保证染料充分溶解,又能减少因骤然升温带来的风险。
3. 实时监控与反馈: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染色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建立自动调节机制。一旦检测到温度偏离设定值,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启动修正程序。
通过上述措施,不仅可以确保染色过程符合TDLSHXH 003-2022标准的要求,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标准化工作的进步,也为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