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莲都枇杷建园的选址、规划、土壤准备、苗木选择与栽植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莲都枇杷种植基地的建立和管理。
Title:TZNZ 121.3-2022 Liandu Loquat Standard Complex Part 3: Orchard Establish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NZ 121.3-2022莲都枇杷标准综合体第3部分:建园》中关于“土壤改良”的应用解析
在TZNZ 121.3-2022与之前版本相比,“土壤改良”这一部分内容得到了显著加强。老版本仅提到“土壤需肥沃”,但缺乏具体操作指引,而新版本明确了改良的具体措施和关键指标。本文将围绕新标准中“土壤改良”的要求,探讨其在实际建园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新标准强调了土壤pH值的重要性。要求种植区土壤pH值应在5.5至6.5之间,这是莲都枇杷生长的最佳酸碱环境。如果土壤偏酸,可以通过施加石灰粉进行调节;若偏碱,则可使用硫磺粉降低pH值。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节需要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过量调整导致根系受损。例如,在某枇杷园改造案例中,因土壤pH值过高(约7.8),技术人员采取每亩施加100公斤硫磺粉的方式逐步调整,经过一个生长季后,土壤pH值降至6.2,枇杷树长势明显改善。
其次,新标准对有机质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为枇杷提供更丰富的营养来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绿肥种植、秸秆还田以及施用腐熟农家肥等方法提升有机质含量。例如,在某新建枇杷园项目中,通过连续两年种植紫云英绿肥并翻压入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5%提升到2.3%,有效促进了幼苗根系发育。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土壤盐分控制的要求,建议土壤含盐量不得超过0.2%。高盐分会对枇杷根系造成伤害,影响养分吸收。为此,需定期检测土壤电导率,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灌溉稀释或换土等方式降低盐分浓度。在沿海地区建园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海风带来的盐分容易积聚于表层土壤。
综上所述,TZNZ 121.3-2022中“土壤改良”内容的细化,为莲都枇杷建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合理调控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及控制盐分,能够显著提升枇杷园的生产效能,为优质枇杷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