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技术参数和设计原则。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的设计。
Title:Overhead Optical (Electric) Cable Communication Pole Route Engineer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K79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现代通信网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确保这类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了《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这一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旨在优化杆路的设计与施工。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负载能力等。根据YD 5148-2007的规定,设计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进行规划。例如,杆路的间距应根据地形特点和线路长度合理设置,通常在30米至60米之间;同时,杆塔的高度也需满足特定要求,以确保光缆的垂度符合安全标准。
在实际工程中,杆路的选型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与维护难度。根据规范,常用的杆路类型包括木杆、钢筋混凝土杆和钢管杆。其中,木杆因其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但其耐久性较差;而钢筋混凝土杆则因强度高、寿命长成为城市地区的首选。此外,材料的选择还需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如盐雾腐蚀严重的沿海地区,推荐使用防腐性能更好的钢管杆。
以某沿海城市为例,由于长期受到台风侵袭,原有木杆结构频繁损坏,严重影响了通信质量。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依据YD 5148-2007规范,将所有木杆替换为钢管杆,并对基础部分进行了加固处理。改造完成后,不仅显著提高了杆路的抗风能力,还大幅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据统计,新杆路的使用寿命预计可达30年以上,远超传统木杆的平均寿命。
《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为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通过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可以有效提升杆路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未来,随着5G等新技术的应用,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持续优化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