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笋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芦笋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ull-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Asparagu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芦笋生产质量全程控制技术规范(TZNZ 118-2022)与旧版相比,在多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和细化。本文将以“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这一重要条文为例,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根据TZNZ 118-2022的规定,土壤pH值应保持在6.5至7.5之间,且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特定限值。这一标准相较于旧版更加严格,旨在减少土壤污染对芦笋品质的影响。为了确保符合该标准,种植者需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定期检测土壤的pH值。可以使用便携式土壤测试仪进行快速测量,必要时可送至专业实验室获取更精确的数据。如果发现pH值低于6.5,则可以通过施加石灰来提高;若高于7.5,则应考虑使用硫磺或其他酸性物质降低。
其次,关于重金属含量的控制,需要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源进入农田。例如,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泥或工业废水灌溉土地,并且合理安排作物轮作以减少累积效应。同时,对于已经存在的污染问题,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选择能够吸收并积累重金属的植物种类进行治理。
最后,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导致局部酸化现象发生。此外,适当增加有机肥料的比例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从而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平衡。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满足TZNZ 118-2022中提出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还能进一步提升芦笋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品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