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测定连铸保护渣中游离碳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连铸保护渣中游离碳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of Continuous Casting Flux - Determination of Free Carbon Content by Combustion Gas Capacity Method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4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YBT 190.6-2001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项重要标准,主要用于连铸保护渣中游离碳含量的测定。这项标准规定了采用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两种方法来准确测定保护渣中的游离碳含量。保护渣在连铸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润滑钢水与结晶器之间的界面,还能防止钢水氧化并吸收夹杂物。因此,精确测定游离碳含量对于优化保护渣性能、提高钢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燃烧气体容量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手段,其原理是将样品置于高温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吸收剂吸收后,测量体积变化以计算游离碳含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气体流速。例如,在某钢铁厂的实际应用中,通过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的游离碳含量误差仅为±0.1%,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红外线吸收法则是基于现代光谱技术的一种高效分析方法。它利用游离碳燃烧后释放的二氧化碳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检测吸收强度来定量分析游离碳含量。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场合。例如,在某大型钢铁集团的实验室中,红外线吸收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保护渣样品的检测,其检测结果与理论值偏差小于0.05%,展现了极高的可靠性。
以某钢铁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实施YBT 190.6-2001标准后,通过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保护渣游离碳含量的精准控制。据统计,该企业的连铸坯表面质量提升了约30%,废品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YBT 190.6-2001标准为连铸保护渣的化学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无论是传统的燃烧气体容量法还是先进的红外线吸收法,都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方法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