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镍型镍钴锰酸锂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经共沉淀法制备的富镍型镍钴锰酸锂,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ickel-Rich Lithium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H54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富镍型镍钴锰酸锂(NCM)作为一种重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有着广泛应用。TZZB 2768-2022《富镍型镍钴锰酸锂》标准对这种材料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关于“粒度分布”指标的变化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在TZZB 2768-2019版中,粒度分布仅规定了D50值范围为13μm至17μm,并未涉及其他粒径的具体要求。而到了2022版,则增加了对D10、D90以及比表面积的要求,具体如下:
- D10:4μm~8μm
- D50:14μm~18μm
- D90:20μm~25μm
- 比表面积:0.6m²/g~1.0m²/g
这一变化反映了电池制造商对于材料性能更加精细化的需求。例如,通过严格控制D10值可以有效避免颗粒过小导致的循环寿命下降问题;而D90值的限定则有助于防止大颗粒造成电芯内部短路的风险。
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应当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来准确测定上述各项参数。同时,在生产环节需密切关注原材料配比、烧结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此外,还应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之,通过对粒度分布指标的优化调整,新版标准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