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式血管支架形状恢复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试验设备、试样制备、测试步骤和结果评定。本文件适用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式血管支架的形状恢复性能评价。
Title:Test Method for Shape Recovery Ability of Nickel-Titanium Shape Memory Alloy Self-Expanding Vascular St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解读TCSBM 0018-202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式血管支架形状恢复能力测试方法》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加载与卸载循环测试”这一关键环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更加细化,特别是在加载次数和环境条件设定上有了更严格的规定。
例如,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加载与卸载循环次数应不少于500次,并且要求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恒定的温度(通常为37°C±1°C),以模拟人体内的实际使用环境。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支架在长期植入后仍能维持其原始设计性能的能力。
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准备符合规格的测试设备,包括能够精确控制温度和位移的加载装置。然后按照标准要求设置好初始参数:设定温度为37°C±1°C,将支架放置于指定位置并施加预设压力使其变形至某一特定值。接着启动循环程序,让支架经历连续不断的加载与卸载动作直至完成全部循环数。在此期间需密切监测支架形态变化情况以及任何可能发生的损伤迹象。
通过这样的测试可以评估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自膨式血管支架在经过多次扩张收缩之后是否还能保持良好的形状恢复能力,这对于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提醒制造商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对最终性能的影响,从而生产出更为可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