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包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包虫病的预防、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Control of Echinococcosis - WST 664-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肝脏和肺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为了有效防控包虫病,中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64-2019应运而生,为包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标准的核心在于通过综合措施减少包虫病的传播风险。首先,健康教育是控制包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认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例如,在青海、甘肃等高发地区,政府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宣传活动,利用海报、广播和社区讲座等形式向居民传递包虫病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其次,标准强调了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例如,针对牧民家庭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定期开展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包虫病患者。据统计,自实施WST 664-2019以来,青海省部分地区包虫病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从2018年的每万人中约10例降至2022年的每万人中不到3例。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医院、疾控中心的数据资源,实现病例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分析,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疫情趋势并制定应对策略。例如,新疆某县建立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监测网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跨部门协作能力。
总之,WST 664-2019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全面指导,其成功实践证明了科学管理和多方参与对于消除这一公共卫生威胁至关重要。未来,还需进一步优化政策执行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以期彻底根除包虫病带来的健康隐患。